■编者按:
田心村属革命老区,由田心和勿斗湾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9个村民小组,338户,1822人,耕地面积740亩,山地面积1867亩。201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517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34人。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一是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二是耕地面积少,缺乏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依靠种植水稻、花生、番薯、荔枝维持生计;三是缺乏生产资金,家禽、家畜养殖规模小,难以发展成规模的种养业;四是留守村民老弱病残多,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劳动力,劳动力多数在家务农;五是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2013年6月始,学院积极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新一轮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及重点县(市)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坚持以贫困户脱贫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改善田心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云落镇田心村的对口帮扶工作,圆满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为期3年的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任务。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由学院党委书记耿静超任扶贫工作组长,院长冯定远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建辉任副组长,副院长肖智远、宋新辉、苏卫东等11位同志为成员的扶贫“双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扶贫开发工作,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建辉兼任办公室主任,党办熊飞任副主任。办公室日常工作由党办负责,办公室负责与各级党委政府及省市县扶贫部门的沟通联系,掌握扶贫开发工作政策和最新动态;定期召开帮扶会议,做到工作互动,资源共享,扶贫共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完善制度,多方筹资。
一是建立帮扶工作责任制,实行定点、定人、定责帮扶。耿静超书记为第一责任领导,冯定远院长、李建辉书记等院领导为责任领导。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工作原则,将55户贫困户帮扶任务分解到学院各部门,各部门领导为责任人。二是多方筹集帮扶资金,帮扶资金主要来源是单位自筹、国家省市的各级财政专项资金、行业扶贫资金、社会捐助和村自筹所得资金。3年帮扶资金总投入525.72万元,其中,学院自筹资金170.42万元,各级财政专项资金195.26万元,行业扶贫资金39.85万元,社会扶贫资金6.89万元,村自筹资金113.31万元,帮扶到村资金473.13万元,到户资金52.6万元。
三、深入调研,制定规划。
根据省扶贫办提供数据,逐一入户调查,调查内容进行登记造册、建档立卡。调查结果张榜公示,确定田心村贫困户为55户,贫困人口261人,其中,扶贫户33户176人,低保户6户9人,扶贫低保户14户74人,五保户2户2人。无劳动能力的8户11人,有劳动能力且有发展意愿的47户250人,其中,有意愿参与种养帮扶的38户,有意愿转移就业的46户。
根据贫困村的情况和贫困户的意愿,结合我院实际,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制定学院对口帮扶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贫困户脱贫增收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
四、依托项目,多举帮扶。
一是帮扶发展种养业和转移就业。三年共帮扶38户发展家庭种养业,引导46户51人转移就业,每户投入发展扶持资金2800元,共计131600元。主要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生产工具等)和转移就业经费(上岗培训、技能培训、交通费等)。
二是开展技能培训。结合贫困户意愿,为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每年组织一次以上到村开展技能培训。(1)组织我院邱深本教授、叶其蓝副教授到村开展农业技能培训,主要培训内容:养猪技能、荔枝种植和营销,并和贫困户现场交流互动,解疑贫困户种养存在的实际问题。(2)为贫困户劳动力提供非农技能培训,组织我院李文副教授为贫困户开展有关转移就业信息化知识培训。通过培训和联系已在外务工的村民互帮互带,引导其尽快转移就业,促进家庭经济收入稳定增收。
三是落实民生保障。(1)针对缺乏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凡符合普宁市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三年共纳入低保的户数有70户次、低保人口85人次,五保户7户7人。(2)引导资助非贫困户4539人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计45390元;帮助贫困人口774人次购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共计30960元。(3)帮助贫困人口81人次购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共计8680元。
四是开展助学扶贫。及时了解贫困家庭子女完成学业情况,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困辍学;资助其子女完成学业,对考上高中(中专)以上在校生进行资助,三年来资助22人次共17600元;赠送田心小学在校生文具,共计13984元。
五是做好救济扶贫。对贫困户开展节日慰问,发放慰问金和慰问品,三来年共发放慰问金55400元;慰问老党员和八十岁以上高龄老人116人次,共计31000元。
六是协助危房改造。根据普宁市扶贫办下达的住房改造任务,结合田心村住房困难户的现状,对该村24户住房困难户进行危房改造,申报危房改造财政专项资金36万元,每户补助15000元,并于2013年底全面完成改造,完成率100%。
五、集体帮扶,固本强基。
一是完善村民基础文体设施,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投入82万元修建文化活动中心,投入26万元修建文化广场,拆除六十年代建的危楼老村址,改建570平方米三层框架结构文化活动中心楼房,硬底化1500平方米平地和改造戏台。
二是修建村民广场和道路。田心北路路面坑洼不平,雨天路面泥泞不堪,严重影响农产品运输和村民通行;榕树广场是村民聚会和小学生上学放学必经之地,原为泥沙地。为改变这些状况,投入扶持资金55万元,修建村道长540米、宽5米、厚0.2米的路面实现硬底化,整治榕树广场约1000平方米地埕硬底化。
三是修固田心村北门坑堤坝挡土墙。因年久失修,加上近年来暴雨破坏严重,导致田心村北门坑堤坝挡土墙两边崩塌,垃圾淤泥沉积,致使坑槽排涝不畅,农田灌溉得不到保障。为改变这一状况,投入37万元,修建长185米、高4米、宽1.2米的石篱化堤坝挡土墙。
四是解决田心村300亩水田灌溉难、运输难等问题。共投入72万元修建1000米的石篱化“三面光”田间灌溉水渠。
五是改造田心村办学条件。田心小学是一所完全小学,在校学生176人,教职工13人,小学的教学楼、校门、卫生间、校园操场等年久失修,其中一栋教学楼已是危楼,卫生间的围墙也是濒临倒塌,操场雨天积水等,造成小学生安全没有保障,结合省创建“教育强镇”的有关要求,投入帮扶资金147.7万元,帮扶田心小学修建690平方米的教学楼,改建田心小学校门和卫生间,校园全面硬底化和侧门平地改造,修建塑胶跑道等。
六是培育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共投入2.5万元建设约15亩桑葚种植示范基地,已成立桑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带动在家务农的贫困户和农户参与产业化经营。
七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加强村“两委”建设,增强活力和凝聚力,完善村委会工作制度,添加办公设备,达到促进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争创优秀的目标,每年给予村办公经费3万元,共计9万元。组织村“两委”干部到广州交流学习,明确了扶贫工作思路,增强了扶贫工作信心;同时组织经济管理系张岐副教授对村干部开展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培训,增强理财意识和观念;为借鉴同行经验,组织村干部到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寮采村参观学习。
总之,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扶贫办、镇、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院在田心村开展的各个帮扶项目如期完成。目前田心村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均上了一个新台阶,产业扶持、助学扶持和民生扶持等帮扶项目也正在产生着长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供稿/学院驻村工作组)